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

2021-04-06 10:04

下载.png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

Consejo Latinoamericano de Ciencias SocialesCLACSO

地址:Avenida Callao 875 3er piso dpto eCiudad de Buenos AiresArgentina

电话:54-11-48116588

传真:54-11-48128459

网址:http://www.clacso.org.ar

E-mailse-webpage@clacso.edu.ar


历史沿革与现状简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科学在拉美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但是,拉美学术界内部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一个既能起到巩固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又能促进拉美地区文化、科学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体化和国际交流的协调性质的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率先提出,应把拉美地区的学者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类似于美国社会科学理事会的地区性社会科学理事会或联合会,对学术活动加以有效的协调。这一倡议得到拉美地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他们认为,这样一个机构的成立,符合拉美社会科学发展进程的需要和特点,因为当时只有一些拉美国家建立了社会科学研究协会,涉及的学科也十分有限。

1964年,托尔夸托·迪特加(Torcuato di Tella)学院与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了以比较社会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会者通过一项决议,希望托尔夸托·迪特加学院能组织力量,成立一个拉美社会科学研究的常设性协调机构。为此,托尔夸托·迪特加学院对拉美地区已有的各类研究机构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实地考察,于1966年提出了对新机构的初步设想。

196610月,第1届拉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机构领导人会议在委内瑞拉中央大学举行,会上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对新机构的性质和作用达成了共识。19671014日,第2届拉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机构领导人会议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大学召开,宣布正式成立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以下简称拉美社科理事会)。会议通过了理事会章程,选出了第1届领导委员会,并推选阿尔多·费雷尔(Aldo Ferrer)为第一任执行秘书。

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拉美社科理事会迅速发展,会员由最初的3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一批专门性的委员会和工作小组陆续成立,研究生培养、研究资助和国际合作等各项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拉美社科理事会已在拉美地区建立起庞大的社会科学研究网络,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学术协调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研究人员概况

根据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2009年确立的新章程,其组织机构由代表大会、领导委员会、执行秘书处组成。代表大会是理事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每23年召开1次会议,负责审议领导委员会的提案、财务报告和收支预算,选举领导委员会成员,批准新会员,讨论理事会的学术计划和方针,等等。

领导委员会由8名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拉美籍专家组成,任期3年。其职责主要是指导理事会的工作,监督工作计划的执行。新一届(任期从200912月起)领导委员会的正式委员包括:阿根廷的胡利奥·塞萨尔·甘比纳(Julio César Gambina)、玻利维亚的路易斯·塔比亚(Luis Tapia)、巴西的何塞·文森特·塔瓦雷斯(José Vicente Tavares)、哥斯达黎加的卡门·卡马尼奥·莫鲁阿(Carmen Caamaño Morua)、智利的赫苏斯·雷东多·罗霍(Jesús Redondo Rojo)、哥伦比亚的加夫列尔·米萨斯·阿兰科(Gabriel Misas Arango)、海地的苏西·卡斯托尔·皮埃尔-查尔斯(Suzy Castor Pierre-Charles)、墨西哥的弗朗西斯科·卢西亚诺·孔切罗·博尔克斯(Francisco Luciano Concheiro Borquez)。每名领导委员会委员各配有一名候补委员。

执行秘书处负责理事会的日常管理、组织和服务工作。现任执行秘书长为巴西人埃米尔·萨德(Emir Sader),任期从2006年开始

20096月为止,拉美社科理事会共有259个正式会员,包括研究中心、研究所、大学的院系、研究生的培养机构以及从事研究工作的基金会和工作室等,汇集了几千名专职研究人员。正式会员分属于下列25个国家: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多米尼加、乌拉圭、委内瑞拉、德国、美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会员每年向理事会缴纳会费,但古巴、海地、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研究机构可免交会费。

正式会员可分享理事会的科研资助,有权进入理事会的电子图书馆和数据库获取信息,参加各种科研活动,接受远程培训。拉美地区以外的研究机构可作为伙伴会员加入理事会。

拉美社科理事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基金会的资助。近年来,由于经费紧张问题日益突出,理事会提出了建立一个信托基金的设想。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理事会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图书馆的虚拟阅览室共收录了近2万篇(册)全文信息。每年有100多个国家的几十万读者点击查询。

研究重点与学术活动

拉美社科理事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它的宗旨是通过加强会员的机构发展和网络建设,促进地区性研究、比较研究、国别研究和产业研究,加强对拉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加强拉美学术界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和信息交流等活动,推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社会科学的发展。把社会科学应用于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解决拉美国家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拉美社科理事会的重要任务。

拉美社科理事会的职责如下:制定并推动研究和教学计划的开展,确保研究工作的独立性;推动会员之间在研究和培训计划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成为研究人员在重要发展问题上的信息交流中心;促进拉美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会员之间的学术合作搭建平台;为会员的研究和教学计划提供咨询服务,在必要时还可为其寻求资助;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学术兴趣,推动地区内部的人才流动,鼓励研究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的社科事业,防止人才流失;支持和帮助会员举办各类专题讨论会;完善工作人员培养、数据库、出版体系的配套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研究工作;把拉美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起来;重视与基础研究机构和国际研究机构的关系;鼓励对拉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支持通过奖学金、奖金和其他资助开展个体项目和集体项目的研究。

拉美社科理事会的活动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提供文献信息、培训、咨询、出版,科研成果推介,与其他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等等。

2009年为止,拉美社科理事会共召开了23次代表大会。最近的两次分别于200610月和200910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举行。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举行换届选举,讨论和批准会员的入会和退会,听取执行秘书处的科研管理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200710月,正值拉美社科理事会成立40周年,为此,它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召开主题为拉丁美洲批评思想现状的庆祝大会。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

拉美社科理事会认为,拉美学者应对新自由主义等西方国家提出的思想展开学术争论,主张更多具有替代选择倾向或更具有知识分子使命感的学者加入到研究队伍中。理事会鼓励拉美学者对本地区重大问题展开广泛的、深刻的和有组织的讨论,主张通过集体的力量为拉美探索一种更科学的模式,以替代国际金融机构在拉美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

拉美研究概况

拉美社科理事会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自成立以来,理事会每年出版大量书籍和论文。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和印刷等工作全部由执行秘书处负责。近几年来,理事会每年出版的学术书籍约2030本,其中包括与其他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作品。理事会定期将出版物汇集制作成光盘,方便读者查阅。

近年来,拉美社科理事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计划实施。

工作小组计划Programa de Grupos de Trabajo

工作小组计划一直是拉美社科理事会在成立后的40年时间里最重要的科研活动其目的是推动对拉美地区重大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和合作研究。工作小组由理事会会员机构中的3 0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负责对某一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20082009年,理事会共设有28个工作小组;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媒体化通信、信息资本和公共政策;文化与权力;权利与解放;农村发展;城市发展;政治生态学;世界经济、跨国公司与国别经济;教育、政治与社会运动;拉丁美洲200年:两个世纪的革命;美国研究;家庭与儿童;政治哲学;性别、全球化与发展;霸权与解放;近代史;一体化与拉美联盟;青年与新政治实践;移民、文化与政策;拉美的印第安人运动;拉美和加勒比的历史评论思想;贫困与社会政策;拉美的主导产业;安全与民主;宗教与社会;劳动、就业、职业评定、劳动关系与劳工认同;大学与社会。

工作小组的研究在拉美社会科学领域影响很大。除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参加工作小组以外,一些学者型的政界要人(如巴西前总统卡多佐和智利前总统拉各斯)也都曾是工作小组的成员。

每个工作小组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每18个月举行一次会议,小组成员要向协调人(组长)提交一份正规的讨论文件;二是在理事会的虚拟大学为每个小组建立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工作小组成员的成果经匿名评审后将以论文集形式出版,并被收录到理事会的电子图书馆中。

此外,工作小组还积极组织内容广泛的学术研讨会,扩大交流。

(二)地区奖学金计划Programa Regional de Becas

地区奖学金计划是拉美社科理事会于1998年着手开展的学术活动,它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科学的培训工作,加强社会研究,确保研究成果的传播,鼓励各国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开展对拉美社会问题的深入讨论和思考,扩大拉美社科理事会的影响力,推动青年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

地区奖学金计划包括向研究项目提供资助和向论文提供资助两项内容。瑞典国际发展署(Agencia Sueca de Desarrollo Internacional,ASDI)、挪威合作开发署(Agencia Noruega de Cooperación para el Desarrollo,NORA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贫困比较研究计划Comparative Research Programme on Poverty,CROP)等多个机构参与了对该计划的资助。地区奖学金计划对所资助项目的申请、批准、经费的使用、成果的评估、研讨会的组织都有严格和完善的规定。

19982003年,16个拉美国家的228名研究人员通过地区奖学金计划获得研究资助。

(三)虚拟大学

拉美社科理事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视,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络建设和数字化管理,以适应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拉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需要。1998年它创办了虚拟大学,主要任务是为理事会管理的学术计划提供网络和通信服务,并开展远程教学工作。虚拟大学的课程由权威的地区性或国际学术机构组织,内容十分广泛。学员在虚拟课堂上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利用虚拟大学的电子图书馆查阅信息。19982004年,32个国家的4 000多名学员通过网络接受了虚拟大学的培训,其中包括理事会的会员和地区奖学金计划的受益者。

在虚拟大学开展的远程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就是创立了以巴西著名社会学家弗洛雷斯坦·费尔南德斯(Florestan Fernandes)的名字命名的讲坛,以纪念这位知名和多产的学者。这项教学计划的目的是推动拉美地区评论思想的发展,加强对拉美社会结构变革的理论研究,鼓励理论创新。该讲坛于2000年建立,2001年起正式授课,每年开设5门课程,供学员选修,并聘请知名教授和学者授课。到2004年为止,约400名学员参加了弗洛雷斯坦·费尔南德斯讲坛的学习。

虚拟大学除完成自身的远程教学工作以外,还配合理事会开展各类研究计划,提供网络支持,搭建电子平台,帮助研究人员在网络上开展学术活动。

(四)拉美社会观察计划(el Programa del Observatorio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这是拉美社科理事会于20002月启动的一项特别计划。其任务是推动对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拉美资本主义新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不同形式的社会对抗和社会运动的特点是关注和跟踪的重点。理事会希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来活跃拉美社会思潮,加强对社会运动的研究,促进学者与社会运动之间的联系。

拉美社会观察计划有定期出版物,还经常组织一些讨论会,收集和制作关于社会冲突的影像资料,在理事会的虚拟大学中开设关于社会运动的课程,出版有关学术著作,鼓励研究人员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等一些反全球化或与反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相关的活动。

主要拉美问题研究专家

拉美社科理事会前任执行秘书长阿蒂略·博龙(Atilio Borón)博士是拉美政治和社会学领域的知名学者。1976年他在哈佛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在拉丁美洲社会科学学院智利分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其研究领域是拉美和西欧新自由主义改革过程中的国际关系、市场和民主。他撰写了大量论文和著作,近期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帝国和帝国主义》(200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2003),《拉丁美洲的国家、资本主义和民主》(2003),《新的世界霸权》(2004,主编),《现代政治哲学》(2006,主编),等等。

现任执行秘书长埃米尔·萨德也是一位拉美问题的著名学者,已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100多篇论文。1990年在巴西圣保罗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拉美社会学协会会长、拉美社科理事会领导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842005年,共参与撰写或主编了43部学术书籍。近期作品主要有:《拉美结构调整:社会代价和替代》(2001,主编)、《古巴:建设中的社会主义》(2002)、《历史的复仇》(2004)、《前景》(2005)、《批判与解放》(2008,主编),等等。

对外合作

拉美社科理事会十分重视对外交往与合作。近年来,理事会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研究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很大发展。

理事会在教科文组织中享有咨询地位,是其正式承认的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教科文组织委托理事会成立一个研究拉美大学问题的工作小组,以便为教科文组织提供建议。理事会为此专门组织工作小组中从事拉美教育研究的专家,为教科文组织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理事会的会员也经常应邀出席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

理事会与北欧一些基金会和政府机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得到了大量资助。瑞典国际发展署和挪威合作开发署是理事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很多计划和项目都得到了这两个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此外,理事会还尽可能扩大资金来源,争取更多的资助。在它的努力下,加拿大和比利时的基金会也相继成为理事会科研计划的赞助者。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理事会与欧美一些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合作。比如,加拿大的科研机构参加了理事会两个工作小组的研究工作。在拉美社会观察计划中,理事会也与加拿大和巴西的一些机构签订了协议,由它们负责整理相关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理事会还不断受到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政府、世界社会论坛、世界教育论坛的委托,组织一些学术研讨会。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大学要求入会的申请也越来越多。

在南南合作方面,理事会制定了拉丁美洲、加勒比与非洲、亚洲学术交流南南计划,目的在于推动拉美和亚非地区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者从整个南半球的视角分析、研究社会和历史问题。该计划得到了墨西哥、巴西、古巴、哥伦比亚等国一些亚非问题研究中心的响应和支持。在这项计划的推动下,理事会与津巴布韦、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的一些研究中心也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帮助。

贫困比较研究计划的合作也是理事会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该计划由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Consejo Internacional de Ciencias Sociales)于1992年建立,专门从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秘书处设在挪威的卑尔根。双方的合作始于2002年,主要目的在于开展对拉美贫困问题的研究,举办专题讨论会,从学术的角度帮助拉美国家消除和减少贫困。研究对象起初以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为主,后来扩展到玻利维亚、巴拉圭和厄瓜多尔。这项合作计划的内容分为奖学金、国际研讨会和培训班三个部分。至今已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尼加拉瓜、玻利维亚、巴西、古巴等国举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

拉美社科理事会与拉美地区另外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拉丁美洲社会科学学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出发,在拉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拉美社科理事会的很多创建者和领导委员会成员曾在拉丁美洲社会科学学院或下属的研究中心接受过培训;而拉丁美洲社会科学学院的10个下属学术单位都是拉美社科理事会的会员,很多教学工作由理事会的研究人员承担。

拉美社科理事会与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关系是近两年才建立并发展起来的。2003年中国学者应邀参加了理事会第21次代表大会和随后举办的第3届拉美和加勒比社会科学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此后,中国学者多次访问理事会秘书处。200812月,拉美社科理事会执行秘书长埃米尔·萨德尔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来华参加了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对中国的研究

在拉美社科理事会进行的全球性问题研究中,包括对中国的研究。

2005年,拉美社科理事会的全球化、世界经济和国别经济”工作小组出版了学术专著《世界经济与拉丁美洲:趋势、问题与挑战》。其中对中国和美国能否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危机及其复苏的发动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等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2006年,拉美社科理事会出版了题为《民主与独裁的交替:亚非拉国家的实例分析》的专著。其中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梅尔·科尔内霍(Romer Cornejo)撰写了“中国的基层政治与民主参与”一文。

2006年,在拉美社科理事会的著作《霸权世界中的政治与社会运动:亚非拉国家的教训》中,收录了南非学者关于中国与非洲关系问题的论文“中国、非洲与南非:向南南合作迈进”。

2008年,罗梅尔·科尔内霍在拉美社科理事会的《全球化与华盛顿共识:对南方国家的民主和发展之影响》一书中,撰写了以“新民主的政治参与和挑战:中国和台湾纪要”为题的文章。

主要出版物

拉美社科理事会的定期出版物是《拉丁美洲社会观察》杂志(Observatorio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20006月创刊,每4个月出版一期,专门面向研究人员、社会运动和政治组织的有关人士。《拉丁美洲社会观察》杂志通过大事记的形式,对拉美地区发生的主要社会冲突事件进行跟踪介绍,也包括一些由拉美知名学者和工作小组成员撰写的对重大事件的分析和对前景的评估。20002009年,该杂志共出版了26期。第26期于200910月出版。200710月起,拉美社科理事会与拉美一些重要的出版社合作,每月出版一期由拉美著名社会思潮评论家撰写的《拉丁美洲批判思想纪要》(Cuadernos de Pensamiento Crtítico Latinoamericano)。